王俊棠/文
李蓉蓉/校
黃樸爺爺原名為黃克勤,原是山東即墨人。「克勤於邦,克儉於家」是父母對爺爺的期許,但進入部隊後,為了避長官名諱,爺爺奉命改名黃樸。爺爺小學一年級時,七七事變爆發,從此童年便壟罩在煙硝味中,生活也因為戰亂而變得困苦。爺爺幼時,父親在英國亞細亞石油公司任職經理,不幸的是父親在爺爺14歲時過世,母親為了栽培黃樸爺爺,仍努力供給爺爺唸書直到中學。然而18歲時,國民政府號召山東煙台及威海一帶的中學撤退台灣,並且承諾會在台灣復校。爺爺的學校也響應政府的號召,同其他10所學校向後方撤退,成立了聯合中學。這群學生一路從山東撤退到了廣州,途中顛沛流離,沿路烽火遍布。有鐵路的地方就搭火車,鐵路被炸斷的,就只能靠著雙腿徒步前進,一路經過青島、南京、廣州,再從廣州搭船抵達澎湖。
民國38年,數千名山東學生到了澎湖,但國民政府並未履行復校承諾,因各部隊缺員嚴重,地區司令將十八歲以上的學生編進部隊,學生紛紛起而反抗。但當時反抗的學生在眼前的刺刀、步槍威脅下,大多只能夠服從命令,被強迫編進了軍隊,而仍堅持著不願服從的學生有些則直接被處死,或遭到酷刑,爺爺當時還親眼目睹了聯合校長被槍決的畫面。其中會唱歌表演的學生進了藝工隊,其餘的進了衛生單位。那時就連軍隊裡邊的物資也相當缺乏,甚至發生了連隊中五個女生卻只有三條褲子穿的窘境。
爺爺在民國67年退伍,戎馬一生的爺爺在軍方配給房子後便在雙連定居,但還是要付26萬的貸款。還沒退伍時爺爺就遇到了那時擔任台灣日報記者的奶奶,奶奶的父親是閩南人,母親是排灣族人。兩人初次見面時,凝視著彼此久久不語,爺爺說奶奶的眼睛好像會說話一般,看見那雙眼睛,兵荒馬亂的一生都被溫柔的撫平。兩人相當的投緣,爺爺當天即透過奶奶表姐詢問可否寫信給她,就此展開了九個月的追求。結婚時爺爺是38歲的上尉,奶奶是20歲的少女。
結婚後有了小孩的爺爺依然在軍中效命,爺爺的第一個小孩出生直到兩歲時都沒見過爺爺,剛回家坐在舖子上不到一分鐘的爺爺卻被老大用手肘頂了幾下,因為兩歲的老大不知道眼前的陌生人實際上是他的爸爸。爺爺直到老三出生後才退伍,但已錯過許多陪伴孩子的時光。爺爺感慨地說,那時大家都很苦,嫁給軍人就是活守寡,千萬不要嫁給軍人。而子女從軍,父母心裡也苦。爺爺眼中帶淚地回憶,第一次回鄉省親時,鄰居告訴爺爺,逢年過節,爺爺的母親都會望著東南臺灣的方向,叫著爺爺的名字,喊他回家過年,而回不了家鄉的爺爺,也總是望著西北的雲,告訴他的部下,那裡是他的家鄉。
民國44年,部隊終於回到台灣,因為一開始到台灣來的士兵跑得跑、逃的逃,到了台灣卻不去學校報到,因此軍方再度取消可以報考學校的資格。當時爺爺很多同學都考官校當了連長,優秀的爺爺卻還在部隊裡當上兵,被看重的長官指著頭罵道:「你他媽這麼優秀你不去考官校」。但時間不會辜負所有努力的人,爺爺深受長官愛戴,且順利升遷連長,然而也因此招致嫉妒,嚐盡人情冷暖。了解人生萬般酸甜苦辣的爺爺對著我們幾個訪談者說:只要不違反道德不違反法律,好好幹,拚就對了!鼓勵我們不要因為他人眼光,限縮自己。
時光芢苒,直至今日,爺爺仍遵循著母親對他的期望,克勤克儉,每天讀兩份報紙、寫日記、記帳,爺爺甚至還有筆記本專門拿來寫格言。平時唱唱歌看看書,保持心情愉快是爺爺健康的秘訣。奶奶還沒過世時,爺爺奶奶還會一起在家裡唱卡拉OK。才華洋溢的奶奶和爺爺一起打造了現在的這個家,不論爺爺望向了天花板或是看著地板,總會想到這個家幾乎都是奶奶設計的。爺爺說跟奶奶一起唱歌時奶奶還會跳舞,而她跳舞的模樣,很美。